首页 > 家居服 >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丰沛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入,填充了生活,“选择”成了我们最主要日常:谁的生活方式对,谁的空间美……我们就选择谁,也可以说我们就复制粘贴谁。然而生活并非标品,每个个体都需要有灵魂和各自腔调与独有气韵,那么我们该如何获得这些呢?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 直击现场:陈文令工作室(右三:陈文令;左二:杜东)

2020年5月31日下午15:00,一场由美克美家设计师俱乐部与《安邸AD》杂志联合主办的《美,设计与艺术家-艺术玩家》分享活动,在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陈文令先生的工作室展开。

活动现场,魔幻现实主义雕塑“魔术师”陈文令老师与中国知名室内设计师杜东老师,进行一场跨界对谈,两人以空间的腔调与气韵为话题,带领大家感悟艺术、空间、生活的魅力。本场活动是美克美家设计师俱乐部为中国室内设计师及室内设计爱好提供的,旨在提升生活艺术化审美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也吸引了百万粉丝观看直播。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陈文令,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雕塑的魔术师。1969年生于中国福建安溪。先后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和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获澳大利亚政府授予的中澳艺术大使称号,2012年获得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雕塑家前三甲,2011年获澳大利亚佩斯国际海岸雕塑展公共艺术大奖等。作品包含《红色记忆》系列、《紧急出口》、《悬案》、《异度风景》等,其中“红色记忆”系列一经展出,就在中国刮起一股红色雕塑的旋风。更有众多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上海雕塑博物馆、上海多伦美术馆、韩国国立美术馆、美国休斯敦美术馆、丹麦国立美术馆等重要美术馆及机构收藏。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杜东,中国知名室内设计师、跨界设计师,小山丘社hills house设计总监, “无料”画室创始人;。从业近二十年,曾多次获得中国室内设计大赛重要奖项、居然顶层第二届设计邀请赛优胜奖、“灯塔”跨界设计金钥匙奖等众多设计大奖。作品包含今格艺术空间、美国使馆艺术中心、霁月小院办公空间设计等。他说过“空间里有一种不需要任何装饰物来烘托的意境,就是空间的‘气韵’”,而他把这种气韵在空间设计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如何把控大的公共空间,用作品把自己精神、语言、文化提升出来?

此次分享活动是在陈文令老师的工作室进行,活动开始时,观众也有幸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绵延”的寓言—陈文令艺术个展》的部门展品以及他的工作室。

“绵延”的寓言—陈文令艺术个展启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一、二、三层的全部空间呈现,共展出大型装置作品3组,雕塑作品50余件,绘画手稿80余张,全面立体展示陈文令艺术历程和思想方法,本次展览是迄今为止陈文令艺术生涯中最大规模,最具创造性能量汇集的个展。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 陈文令老师带领下,参观《“绵延”的寓言》展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 《平庸之恶》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2019年

参观过程,既弥补了没有机会看展观众的遗憾,同时也引发了一个疑问,如此巨大的空间,艺术家和设计师要如何驾驭呢?

陈文令:以民生美术馆展览为例,空间本身就自带浓重的气质与腔调,所以想要驾驭它很难,我们就要利用那些不是展台的展台,不是展览空间的空间,以此给人们带来一种惊艳的、充满张力的视觉感受。没有人规定作品一定要展示某种形态或是适配某个空间,美的东西是要超出观众所有即存的经验,带来出乎意料的冲击,营造一种艺术观念,形式语言和空间深度的无缝对接。

垃圾、扫把、镜子……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说是艺术本身,艺术被空间的干预本就不是那么讲道理的,在像与不像之间,是与不是之间,讲理不讲理之间,理性与感性之间,人性与神性之间……在这种之间状态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产生的力量就会是不一样的。

杜东:设计师就是想成为艺术家的工程师,有感性也有理性。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设计与创意占到10%,剩下的90%就是为了10%落地,此时我们就是一个工程师,我们需要在有限的张力和局限的空间下,实现艺术创意的落地。当然在空间尺度的允许下,创作超出习惯思维,从艺术、雕塑中汲取营养,反哺设计。

回归家居空间,我们如何体现个人腔调与气韵呢?

从艺术家到设计师,从展览到空间设计,他们可以轻松的驾驭,展现独具的腔调与气韵,那么回归家居生活,我们又要如何把控呢?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 活动现场

陈文令:我们作为生命体存在,衣服是第一件外衣,整个建筑空间可以作为生命体的第二件外衣,如果从更加抽象的角度看,我们的皮囊本身也是一件外衣,如果注入灵魂的话,那么就是三件灵魂外衣,所以我个人认为室内空间设计师,尤其是家居设计师是最难的,他的职业就是毕生要带着镣铐,需要根据不同人的职业、性格、种族差异等等展开设计,同时还要保持个人的腔调与气质,这是很难也很有意思的。人因为有约束而获得的作品才是更高的作品。高级的设计师或是艺术家,是不怕约束的,越是约束,越可能炸出更多的能量,因为这种冲突,会让设计或是艺术产生一种不可言说的腔调。

杜东:家居空间和其他空间本身是两种状态,一个可能是工作状态,回家就是生活状态。作为设计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当我收到一个客户需求的时候,就像获得了一个设定好的脚本,我需要迅速转换生活状态,进入脚本,了解这个人的内心、性格、生活习惯和诉求,生活空间是要有个人的生活轨迹和温度的,一个样板间精致美丽,但是却是适配所有人的,没有个性与腔调存在的,所以,我们需要把生活的温度融入家居空间。

放错了地方是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艺术品

陈文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彼此的干扰太严重,农村人受到干扰,一定要盖房子,甚至会倾其所有,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需要真正的走进千家万户,真正的为这些人发声。任何空间都需要符合生活的尺度,我们可以用最廉价的东西,打造独具的腔调。很多东西,放错了地方是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艺术品。我们要学会能简单就简单,能减低成本就见底成本,尽量找到人生的弱点,将错就错,在此基础上极限性的展开思考,要有万物皆美,万物皆有用,万物有疗效的态度看待事物,这样我们的自由就会更大,艺术和人生就会深度关联,我们的生活也会过得更好。作为艺术家,我们要有更警醒的心态,用精神上的关怀,与大家沟通。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 《将错就错图》

设计是长出来的,不是搬进入的或是植入的

杜东:设计应该是对自然事物的妥善安放,是艺术品在不经意间置身其中并不觉察,是刚刚好的那种自在。所以说,设计是长出来的,不是搬进入或是植入的,我们要尊重空间,尊重人文,不要填山造海,让空间的生活维度和语言维度与环境保持一致,让设计退后,融入环境,才能更好地达到和谐。

▲ 杜东作品:今格艺术空间

回到个人,我们要如何提升艺术的感受力

我们总是说艺术需要天赋,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没有为此努力而已,直播现场,两位老师针对艺术的感受力,也给了观众很好的建议。

陈文令:我们需要多旅行,多放眼世界,多听,多看,多问,多交流,多学习,没有窍门的。我们要不断地汲取知识,不断地和更高层次的人交流才可以,艺术家的审美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艺术的感受力也不是廉价的,都需要所有人付诸努力才可以获得。

杜东:如果现在的年轻人想提升艺术感受力,我建议可以找到一个值得学习的偶像,竖立一个目标,以此为标杆努力。或者我们也可以通过情感植入的方式,比如寻找一个与自己有情感连接的老器物,我们会对这个器物有情感,从而珍惜,进而产生物联概念,逐渐的形成喜好,并进入精神层面。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 直播现场,陈文令老师送出自己的作品

回到这个信息丰沛的社会,因为有“选择”我们已放弃了更多的思考,也失去了很多的独具的腔调与气韵,无论个人、空间还是生活,都不是标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对谈,可以让更多人找到自己的腔调和气韵。

美克集团30年,一直致力于生活美学研究。美克美家设计师俱乐部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为设计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至今在会活跃设计师达一万多名,64%设计师为从业10年-15年的资深设计师,33%的设计师为高端机构设计总监、主理人。超半数设计师曾斩获国内外大奖。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客户传递”生活的艺术“理念,2020年,美克美家设计师俱乐部将会关注并参与美学、艺术、设计合作,跨界链接为客户呈现真正家居艺术美学,我们希望通过对话更多的艺术家、设计师,为人们的生活注入更多的美和灵感启示。

相关知识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钟飙&何山:灵感无界,不是艺术家的特权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钟飙&何山
居“筑”在艺术间|美学之旅探秘人居N种可能——美克家居A.R.T.2020设计师中国之旅
「易起幸福」必美设计公开课 | 一起来围观杜恒的“设计.艺术.家”
寻美一品丨恒洁与设计师再聚津门,逐浪而行
舞蹈家李响将美学代入生活,美克美家直播间秒变视觉盛宴
“易起幸福”设计公开课丨一起来围观杜恒的“设计 · 艺术 · 家”
立邦跨界入圈2020 ELLE美妆之星
「易起幸福」必美设计公开课,软装女神杜恒即将开讲“设计.艺术.家”

网址: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http://m.jiajufo.com/newsview1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