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服 > 2022卓越设计青年| 专访朱海珍

2022卓越设计青年| 专访朱海珍

  “2022卓越设计青年”由新浪家居和金堂奖全国联盟发起,是设计业界最具传播价值的年度先锋荣誉,新浪家居与金堂奖联名认证。旨在发掘和表彰室内设计领域表现卓越的杰出青年设计师。设计师朱海珍荣膺“2022卓越设计青年”称号。

朱海珍 Shirley

上海毕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

专注沪上及长三角顶·级高端别墅豪宅设计运营管理

荣获上海“别墅TOP100”设计师

担任上海巢湖商会副会长、巢湖市政协委员

作为三联设发起人之一、担任摩登木兰会干事长。

荣获 “摩登她设计”称号

荣获“中国悟与行设计TOP100”设计师称号

荣获上海“别墅TOP100”设计师

荣获中国(上海)设计杰出青年

年度优秀空间设计奖

年度艾特奖上海地区唯一别墅类金奖

 

  【新浪家居】:您觉得现在流行的厨房趋势都是哪些,消费者喜欢的风格有哪些?

  【朱海珍】:厨房是展现一个热爱和享受生活的一个地方,需着重于实用、典雅和品味性。从消费者的角度,我比较喜欢简约风格,简单的浪漫和先锋的艺术就可以打动我。 

  【新浪家居】:在您看来,Z时代及父母辈老龄化人群对厨房空间以及厨房功能的要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朱海珍】:不同的时代所对厨房的功能性需求有很大的不同,Z时代更注重于

实用性,却没有讲究更多的舒适性。而当下时代的人们使用厨房不仅要实用,还需更过的仪式感互动性和智能。

  【新浪家居】:如果你们要为自己设计厨房空间,理想中的厨房是什么风格,必须有哪些功能?

  【朱海珍】:我梦想中的厨房风格以沉稳的黑色为主,搭配岛台和木色长桌,宅家做饭时一边和家人孩子互动,享受的趣味生活,让生活实现更多可能性。

  【新浪家居】:从业多年,您如何在日常的设计中保持源源不断的灵感?

  【朱海珍】:除了对客户需求的解读,对生活的感悟,还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新浪家居】:方便分享下您做过的比较标杆性的项目以及项目的设计思路吗?

  【朱海珍】:为了满足业主艺术品位的需求,又希望有别于一般豪华浮夸的大宅装饰,固而追求塑造了简约的人文艺术和休闲空间为一体的室内设计,采取了伸张,共融,流动等手法进行设计,材料上使用大面积的深色木板,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搭配上大面积的米色与白色的墙面处理,软硬材质的相互结合,让空间更为整体性与美观性。

  是优雅的颜色,古龙描写大侠出场,皆是白衣胜雪;能把白色演绎的高贵简约的同时亦不简单,则非常考验设计师的功底。这款以白色为主打软装代谢混搭元素的别墅大宅,突出了“白之优雅”的主题。白的优雅、是明快的线条,白的整洁、是朴素的轮廓,白的包容、是居住着的少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白色从来都是给人默默无闻的感觉。不争不扰,不偏不倚。仿佛接受严格宫廷礼仪教育的公主,任时光变迁,岁月变幻,始终保持优雅姿态。没有浓墨重彩,也没有奢侈华贵,推开房门,这个家也会让你的心更落落大方。

  

  【新浪家居】:之前有没有在项目中用过林内的产品?总体感受如何?有没有特别的案例可以分享?/参观完林内展厅或参加完此次林感生活主题活动后,对林内品牌及产品印象如何?

  【朱海珍】:林内灶具的智能精准控温功能,不用担心烤焦烤糊问题,让煎烤牛排变得更优雅。

 

  【新浪家居】: “2022 卓越设计青年”是新浪家居与金堂奖联合认证、针对青年设计领军人物最具传播价值的年度荣誉。您对获得这一荣誉有什么感想?

  【朱海珍】:感谢“2022卓越设计青年”对我的支持和认可,也是对我一份坚定的荣耀,未来可期。

【关于2022卓越设计青年】

  近年来,中国设计已经不是之前的盲从者,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设计师,用现代设计语言表达着中国当代新人居,诠释着中国人现有的生活审美和品位。中国设计的青年力量,已经完成了自我突破的变革期。转变为引领中国生活方式和设计潮流的先锋倡导者——“2022卓越设计青年”。由新浪家居和金堂奖全国联盟发起,是设计业界最具传播价值的年度先锋荣誉,其成员全国设计领域青年精英设计师组成,新浪家居与金堂奖联名认证。本次活动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发掘和表彰室内设计领域表现卓越的杰出青年设计师,为推动中国设计中坚力量,中国设计新影响力而努力。

相关知识

“2022卓越设计青年”高海彦专访
“2022卓越设计青年”李贤专访
“2022卓越设计青年”谷李欢专访
“2022卓越设计青年”柳奕专访
2022 卓越设计青年|专访张烨
2022卓越设计青年| 专访张东东
2022 卓越设计青年|专访夏伟
2022 卓越设计青年 | 周海斌:理想的设计是以居住者为本
“2022卓越设计青年”贾姗姗专访
“2022卓越设计青年”郭恒博专访

网址: 2022卓越设计青年| 专访朱海珍 http://m.jiajufo.com/newsview14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