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服 > 红星美凯龙获“上海慈善奖”,车建新用爱致敬中国

红星美凯龙获“上海慈善奖”,车建新用爱致敬中国

2月17日,首届“上海慈善奖”表彰活动在上海隆重举行,红星美凯龙荣获“上海慈善奖—捐赠企业奖”。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活动,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为获奖企业颁奖,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代表企业上台领奖。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上台领奖

 

据悉,“上海慈善奖”由上海市政府主办,市民政局承办,是上海慈善领域政府颁出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善行善举,鼓励、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首届总计表彰对象32个。其中“捐赠企业奖”仅有十席,红星美凯龙是唯一获奖的家居零售企业,这也展现了红星美凯龙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创新商业与公益融合生态,用实际行动积极回馈社会的社会责任担当。

 

“纵观古今,无论何行何家,凡成功者首先皆为爱国者。爱的范围越大,你反射到的支持和机会才越多,反之力量微乎其微。”车建新曾在文章《爱国就有最大运气》中这样写道。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呈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和龙头担当,离不开紧跟时代、具备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掌舵者。而红星美凯龙的背后,则是其创始人车建新。

 

中国家居零售第一人,创新引领行业升级

木匠出身的车建新,骨子里始终保持着工匠的质朴和匠心创新精神,并凭借30多年来无数次颠覆式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被称为“中国家居零售第一人”。

如首创中国特色的红星美凯龙商业模式,让国际两大垄断巨头退出中国;打造独具设计艺术感和品牌特色的商业建筑外立面;首个提出包括“30天无理由退货”、“全城比价、3倍退差”等九项服务承诺;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推出“中国家居正品查询平台”,实现“绿色家居·正品追溯”;发起 “家居绿色环保领跑”项目,助力工厂实现绿色环保变革,为消费者健康保驾护航……

 

三十六载,红星美凯龙从木工小作坊到大国品牌,从第一代到第九代家居Mall,登顶中国家居零售A+H第一股。截至2022年12月,红星美凯龙全国商场数量已达476家。

 

投身公益,三十六载从善之旅

一部红星美凯龙的企业发展史也是一部公益慈善史。回顾红星美凯龙的公益慈善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让车建新坚信:“只有善才能达到自我实现,因为自我实现首先必须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正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自身的从善之旅,自我实现不仅仅是立功。”

解放日报整版刊载的首届“上海慈善奖”获奖事迹

 

在车建新的带领下,红星美凯龙自成立以来,便把反哺社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踊跃投身扶贫开发、抗灾救灾、公益慈善等社会事业。红星美凯龙先后获评“光彩事业国土绿化事业贡献奖”“江苏慈善奖”等奖项,车建新个人也荣获“中华慈善人物”“上海市光彩之星”等多项荣誉。

2020年初,在车建新的全力支持下,红星美凯龙主动肩负起行业领头羊的责任:率先减免符合条件的自营商场租户一个月的租金及管理费(共5.9亿元),减轻商户压力,以助力其在困境中平稳经营;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款6600万元成立“红星美凯龙爱家基金”;提供“一揽子”金融支持,总计为全国经销商提供超40亿元的专项贷款,夯实行业经济复苏;发起员工自愿捐款和家居全行业爱心捐款倡议;主动为一线营运员工加薪10%……

 

在行业扶贫上,红星美凯龙着力拓展和布局新疆家居产业体系,并通过全球家居1号店与亚欧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双品牌运营模式,立足全疆,做全球家居。

 

在公益捐赠上,2018年,车建新专程远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一次性捐出一亿元人民币,助力当地扶贫脱困事业。2020年5月,又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5个挂牌督战贫困村结对,出资100万元帮助村里的基础道路建设等。

 

红星美凯龙以家居零售龙头企业的社会担当,上启四万亿家居产业生态,下承十四亿国人居家生活,其在商业和公益上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中国人的“幸福感”。未来,红星美凯龙将继续把反哺社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持续发力公益事业,不断创新业界生态、提升消费品质,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设计的尖货,成就每个国人的居家梦,用爱致敬中国。

相关知识

红星美凯龙获“上海慈善奖”,车建新用爱致敬中国
红星美凯龙车建新:用爱致敬中国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会见车建芳一行,红星美凯龙系列爱国捐赠获高度评价
车建新:红星美凯龙全力推动“无味卫生间革命”
车建兴不再担任红星美凯龙环球北京法人
车建兴退出红星美凯龙环球北京法定代表人 张厚超接任
卖场快讯| 红星美凯龙车建新:把疫情的损失10倍夺回来
车建兴退任无锡红星美凯龙家具装饰法人
要闻 | 红星美凯龙车建新高圆圆第一次直播就破纪录1.8亿
鲁班诞辰 红星美凯龙乔迁世界登机口虹桥商务区

网址: 红星美凯龙获“上海慈善奖”,车建新用爱致敬中国 http://m.jiajufo.com/newsview15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