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服 > 攻克音质与厚度难题!卡萨帝壁画电视:超薄好音质

攻克音质与厚度难题!卡萨帝壁画电视:超薄好音质

现如今,《乐队的夏天》等音乐综艺层出不求,但用电视观看音乐节目似乎总是差强人意。这是由于在电视“轻薄化”的趋势下,部分品牌为追求超薄机身,选择内置小尺寸的喇叭单元,听觉体验令人失望,难以产生环绕沉浸的音效,也就无法令观众产生共鸣。

而卡萨帝攻克音质与厚度难题,带来了超薄好音质。卡萨帝壁画电视在保持纤薄同时保证音画质量,不仅拥有行业体验最好的 5.2.2天空音,配合122W 超大功率喇叭和独立音频感知处理芯片组合将电视音质水准拉到新高度,同时,将真正的艺术与科技融合,通过零贴设计、平嵌工艺让电视变身壁画,为用户塑造更具艺术感和科技感的住居空间。

音质与厚度难以兼顾?卡萨帝电视带来超薄好音质

用户选购电视,无非就是考虑“音、画”两个层面。但纵观电视行业技术发展,画质从标清、高清,到现在的4K和8K超高清,为用户打开“新视界”大门。但音质的发展却难以突破,成为电视技术变革的短板,部分品牌为了追求超薄机身,选择内置小尺寸的喇叭单元,导致音响低音不佳,好音质与超薄外观难以兼顾其实,

如今,在电视超薄化趋势下,电视音响箱体空间过小,导致这四大因素影响电视音质好坏:一是声音单元配置,如声音单元配置有限,无法确保声音在腔体内形成足够的反射次数,导致杂音过多或者声音不够饱满。二是音响功率大小,功率越大的扬声器能释放更高的声音清晰度和更好的音效;三是音质处理芯片,智能优化声音来源和传输方式,有效提升声音信号强度,声音澎湃更有力。四是声场的影响,电视发出的声音在入耳前,会经过墙壁、天花板、家具的不断反射,只有具有较高的声场调校能力才能为用户升级沉浸环绕的音效体验。

为了攻克电视音质与厚度难题,卡萨帝经过5000小时的研发,千次声学仿真测试,破解行业3大难题。

首先,在音响喇叭排布上,卡萨帝电视大胆拆除整机主板,优先排布喇叭位置且喇叭位置全部朝前,打破目前行业低音喇叭朝后通过墙壁震动发声的行业范例,拉高电视音响配置水准,也避免普通电视下厚上薄的尴尬外观设计。

其次,在音画配置上将电视音质水准拉满,通过2个超大音响31个发声单元,组成9个箱体,补全目前高端电视缺失的50-60Hz低音频段,并刷新122w超大功率喇叭,带来电视行业体验最好的5.2.2天空音,为画面注入灵魂。最后,通过独立音频感知处理芯片,每个声道的独立开关增益控制,智能优化调节YPAO V2.0三维声场,获得更加丰富的声场效果,为用户呈现如临其境的高水准澎湃好声音。

更艺术感的住居空间,更科技感的智慧家庭

在家居空间一体化的趋势下,电视必须兼具功能属性和艺术品位。卡萨帝电视认为音质是画面的灵魂,美学是客厅的核心,打造更具艺术感的外观。在设计上,壁画电视整机厚度只有49mm,薄如壁画的设计能够完美融入居家环境;在内置上,通过住居美术馆APP,内置海量艺术作品可供消费者选择,既可以选择莫奈的光影世界,也能选择毕加索的抽象画作,为家的美感增添一抹亮色,做到开机时是电视,待机时是艺术品。

在Chat GPT为人工智能打开更多想象空间的同时,卡萨帝电视也为家庭智慧场景打开想象空间,它既是智慧客厅场景中的一员,也是智慧家庭的入口和大脑,能与 9000 多款智慧家电互通互联,实现一屏联全家,还能接入全屋场景,提供全屋空气、全屋用水、智慧客厅、智慧厨房解决方案, 让用户感受到数智时代的美好生活。

例如当你坐到沙发上开始观影,电视会自动续播上次未看完的内容,用户不必起身就能通过语音控制热水器进行工作,按照你习惯的温度开始备水,而加热进度也可以通过卡萨帝电视实时监测,全屋家电运行状况尽在掌握之中。

选择电视的初心,是为了在家享受音画合一的视听体验。对于音质技术的升级需求也应成为品牌攻破的重点。而在众多品牌中,卡萨帝电视凭借自己的科技优势,不仅真正解决了音质这个难题,更为用户打造具有艺术感和科技感的壁画电视,引领行业创新方向的同时,也为高端电视拓展出新的增长空间。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发送邮件至zhangguangyao@jiajuol.com进行反馈,我们会及时处理。

相关知识

攻克音质与厚度难题!卡萨帝壁画电视:超薄好音质
超薄好音质!卡萨帝壁画电视亮相IFA
卡萨帝壁画电视全球首发,塑造高端艺术生活方式
建博会:卡萨帝电视引领电视行业进入美学时代
电视屏幕伤眼?卡萨帝光年电视不伤眼还护眼
618超级盛典:卡萨帝电视还原胡海泉歌声
IFA2023:卡萨帝电视引领住居美学,展现全球化创新成果
看冰雪赛事哪款电视好?中国视像协会力荐卡萨帝
电视成摆设了?卡萨帝电视:试试影院再说
观影无死角!卡萨帝电视让整个客厅都C位

网址: 攻克音质与厚度难题!卡萨帝壁画电视:超薄好音质 http://m.jiajufo.com/newsview17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