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运行趋势主要表现在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严重衰退,再逐渐由负增长转正的过程。整体看,新冠疫情及防控措施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冲击超出预期,部分国家疫情控制进程仍较落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也较预期更为缓慢,全球生产和需求遭受全面冲击。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受住了考验,主要经济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受制于海外疫情形势发展,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压力,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巨大挑战下,更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把目光聚焦到国内,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实施中央扩大内需战略,刻不容缓地激发内需,维护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一. 境外疫情形势持续恶化,中国经济稳步复苏
目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一些国家确诊和死亡病例持续激增(见图表1)。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北京时间8月2日下午15时左右,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1800万例,达18026716例。累计死亡病例达688982例。这种呼吸道疾病在全球的蔓延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场全球最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可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持续产生深刻影响。
图表1:截止2020-08-03,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国家TOP6
注:数据均来自各国官方通报和权威媒体报道,或存在一定延迟。
累计确诊人数较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和墨西哥等国家,而我国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当前疫情相对稳定。
从各国GDP方面来看,通过2019年世界各国GDP排名(见图表2),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印度、英国排前六名,中国早已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经济弱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其影响力越来越强。
图表2:2019年全球GDP前十排名情况
展望2020年全年,美国经济情况不容乐观,而中国经济却很有可能实现正增长。“此消彼长”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与美国的GDP差距将大幅缩小,也由此引发了西方国家在各方面对中国进行打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发展形势。
我国发展内需的可能性及对应措施
大疫之后,必有大变。目前就全球而言,还在疫中就已大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我国围追堵截,挑动西方世界与我国从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军事全方位对立。在经济上发出“与中国脱钩”的鼓噪,世界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发生巨变。我国加快内需的发展极为必要也极为急迫。
1.我国人口红利还在。
人口数量是决定内需规模大小的首要因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14亿人口形成了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丰厚人才基础。可以这样分析,近14亿人每人一年多消费1000元,至少就是1.4万亿元,能带动GDP增长约1.4个百分点(以2019年中国GDP为基点)。庞大的人口基数赋予我国超大的市场规模优势,使我国具有规模庞大、供求多元、创新活跃、拉动力强的内需市场。
我国还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据国家统计局内部测算,2017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4亿人,即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的年收入在10万元-50万元之间的,有4亿人,有1.4亿个家庭,这样的家庭有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又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代表,趋向于保守温和。这个阶层是支撑我国消费增长的主要群体,又是引领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创新的主要力量。
人口红利代表着巨大的消费潜力,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产品质量,都能够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使我国的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2.我国各地域发展不均衡、不发达区域更易提高。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公布2020年上半年31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见图表3),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4万,另有8省份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国平均线1.57万元,而甘肃、西藏等地区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在万元以下,对比可见,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在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之间,使低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翻番相对更容易,政府要及时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通过拉动不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手段作为重要抓手以发展内需。
图表3: 2020年上半年31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
3.外国在我国市场中退出的空缺,也迎来又一机遇。
今年以来,随着海外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叠加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弱、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作为全球供应链上重要的一环,我国进出口遭遇的挑战前所未有。尤其2019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特朗普“迫使”美国企业退出中国市场,以及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对我国发动的“新冷战”,外资离开中国,外贸进入困难,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这对我国企业来说,既是危险,也是一大机遇与责任。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当下,实现中国梦必须靠自己,中国企业才是中国梦的坚定拥趸,中国制造才是中国经济的不弯脊梁。
4.疫情衍生的新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全民宅在家,使得原本快节奏下被隐藏、被忽略的隐性需求凸显,释放出巨大的增量空间,进而衍生出多样的新经济。一是,各种与“宅”相关的文化与活动兴起,“宅经济”即是指一切不用出住所就可以产生的消费。同时,线上消费领域在疫情期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更催热了生鲜电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娱乐等一批“宅经济”业态。数据显示,自疫情发生以来,生鲜电商、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行业整体热度环比增长100%以上,远程办公需求环比上涨600%以上。
二是,随着5G网络的逐渐完善,网红经济随之大火,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直播带货重塑了网购的“人货场”,高效解决消费产业链供需痛点的同时,也成为传统电商、内容平台新的业绩增长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达9610亿,近万亿规模网红经济。为激发疫情衍生的新经济,促进消费升级,其对应措施为:
1) 新基建。
2)培育新经济核心竞争力。
四. 激发建材家居行业内需的抓手
当前我国的建材家居市场,在整个大建材、大家居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材家居消费所能带动的上下游全链条消费容量可观,并对推动经济发展、支持城乡建设、吸纳劳动就业等各个关联领域,发挥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发展内需具体到我国的建材家居行业,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有4亿人,占据着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位置,他们有着强烈的改善居住环境的欲望,发展家庭装修可将这种欲望转化为实际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并且家庭装修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可通过带动室内设计、装修施工、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家纺、家电、室内饰品、室内空气净化、室内水净化等产业链的需求,促进物流、安装、售后服务等供应链体系的完善与畅通。
发展家庭装修,还应聚焦于存量房产再装修。随着我国经济与房地产业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存量房时代”。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城镇住房存量约2.74亿套,对应存量面积约261亿平方米,存量巨大。我国第一批商品房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按10年~15年为一个住房翻新周期计算,目前市场上有大量老旧房屋已到翻新年限,伴随而来的是大量重新装修、翻新、局部调整需求。早在今年4月1日,我协会已面向行业发布《关于在建材与家居行业刻不容缓地开展“强力拉动内需、精准促进消费”相关活动的指导意见》,得到了全行业的积极响应。
从供给侧发展家装,在我会的推动下启动了设计师大赛、工匠大赛、短视频大赛等活动,把美好的体验带给消费者;然而从需求侧发展家装,我会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税收政策、发放装修补贴和消费券等一系列刺激政策,鼓励存量房(旧房)再装修,拉动内需。我会建议其对应措施为:
1) 降低公积金家装贷款利率。
公积金家装贷款利率的降低,可有效促进存量房(旧房)再装修,减轻消费者装修负担,刺激家庭装修消费水平提升,释放受疫情影响被压抑的装修需求。
2) 发放专项家装补贴或“消费券”。
可通过财政专项家装补贴,拉动电商平台、实体家居建材卖场促销优惠,进行三方联合,打造“真金白银”的优惠给予消费者,发挥线上线下联动补贴的优势,全面引领新需求,促进消费升级。
3) 鼓励存量房(旧房)交易,适当减免交易税费。
可由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减免存量房(旧房)交易各项税款和交易费用的政策,降低交易成本,鼓励旧房买卖,从而拉动家庭装修的需求,促进家装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项消费,为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4) 政策上保持股市增长预期。
中等收入群体大多进入了证券市场,股市稳定增长预期,据调研,可极大激发吃、住、行的消费,而家庭装修成为重要选择。
未来,我协会将继续践行“引领行业发展、协同治理社会、精准服务企业”的协会宗旨,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大力激发我国家庭装修市场需求,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相关知识
要闻|刻不容缓地激发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重磅!国务院常务会议号召促进家装消费 着力推动消费市场供给端优化
8月BHI大涨 全国建材家居市场“淡季不淡”
巨量引擎推出家居营销全链路解决方案,激发家居生意新可能
内需高涨出口爆单 小家电市场持续火热
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 从家开始
国务院常务会议新政策:促进家庭装修消费 补贴智能环保家居
借自贸港开局东风,激发三亚经济活力
ATT配仓宝:大力推动创新创业 打造发展新引擎
两会关注|人大代表黄建平:继续为实体经济发展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