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
安徽梦天家居设计师
以下为采访实录:
【新浪家居】:您怎么看待当下业主需求的变化?作为高端室内设计师要怎样应对这个变化?
【袁雪】:当下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是对房子简单的居住需求,而是追求实用性、经济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实用性和经济性肯定比艺术性重要的多,但对于部分业主来说艺术性也许会比实用性和经济性更重要,所以我们作为设计师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来满足业主对房子装修的需求,为业主提供满意的作品,使业主居住的更舒适、更方便。
【新浪家居】:从业多年,您如何在日常的设计中保持源源不断的灵感?
【袁雪】: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灵感的泉眼,像我们做室内设计的平时可以多去逛逛家具店、木作店、软装店这些,不仅要看,还要摸,感受一下不同材质所带来的不同触感,作为设计师必须深入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为以后的创作做铺垫。
从事装修行业近10年,设计不仅是一种享受,其中的巧思也会让人觉得有趣,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令居住者感受到舒适、温馨而又不失自然的生活气息。
【新浪家居】:方便分享下您做过的比较标杆性的项目以及项目的设计思路吗?
【袁雪】:在青城山《鹭岛》项目中,房子是别墅经过改造后的户型,整体结构比较杂乱,所以在整体设计中要考虑怎么吊顶才能把梁隐藏的既美观又不突兀,因业主比较具有浪漫情怀,因此最终的方案确定为浪漫法式风格,厨房采用开放式厨房加上休闲吧台,方便与好友小酌两杯,软装以米色为主再配上蓝色抱枕,整体空间干净整洁而又不失趣味。在三楼主卧,房主选用东南亚风格,因此选用自然的原木色配浅色饰品,在床架上搭建一个丝质飘逸的纱幔,宛如仙境宛如梦境。
【新浪家居】: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室内设计师,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关于木作产品的用户消费趋势?
【袁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文化和艺术的结合,而木制品作为低碳、绿色且可再生的家具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消费者的健康家居意识,使得高环保标准的木制品受到认可,其中水漆、免漆的产品更受欢迎,而在众多木作家居产品中,梦天家居在很早之前就开始着手研究产品的水性漆涂装技术。
【新浪家居】:设计时,您更看重木作产品哪些因素?
【袁雪】:木作产品在家庭装修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整体装修中木作产品的造型和颜色搭配是比较重要的,同时这也是对设计师审美观的一个重大的考验。
【新浪家居】:作为设计师,您如何将“木作美学”融入家装之中,有没有特别的案例可以分享?在您的设计项目中,对梦天木作有怎样的评价或感受?
【袁雪】:这套《瑞府》的方案因业主家的书籍比较多,想要更多的储存空间,所以客厅和餐厅增加了更多的储藏空间,中间增加一个隐形门,使得整体空间更加统一,考虑到业主的经济消费水平,采用了梦天的免漆柜体和水漆柜门的碰撞,既能解决业主的经济问题又能实现空间美观实用。
把木色融入生活空间,用木作装点休闲生活,打造温暖舒适的住宅,让家更接近自然。梦天木作作为老品牌,不止在质量上具有优势,并且还懂得与时俱进,它根据消费者的生活理念不断在设计上进行更改加强原材料的选择,目前已经实现门、墙、柜一体化,而选择的材料都是非常绿色环保的天然材料,选用水漆涂装技术,更是让天然木质材料的质感与精美纹理得以清晰体现,不仅给用户带来舒适柔美的视觉享受以及温润的触感,更是将“木质美学、回归自然”的属性发挥到极致,赋予了家居空间更多的自然气息。
【新浪家居】:“2022 卓越设计青年”是新浪家居与金堂奖联合认证、针对青年设计领军人物最具传播价值的年度荣誉。您对获得这一荣誉有什么感想?
【袁雪】:首先非常感谢新浪家居与金堂奖给我的这份殊荣,这不仅是对我的肯定和认可,更是对我今后工作的勉励,我会在今后的设计道路上坚守自己的内心,愈行愈远,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关于2022卓越设计青年】
近年来,中国设计已经不是之前的盲从者,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设计师,用现代设计语言表达着中国当代新人居,诠释着中国人现有的生活审美和品位。中国设计的青年力量,已经完成了自我突破的变革期。转变为引领中国生活方式和设计潮流的先锋倡导者——“2022卓越设计青年”。由新浪家居和金堂奖全国联盟发起,是设计业界最具传播价值的年度先锋荣誉,其成员由全国设计领域青年精英设计师组成,新浪家居与金堂奖联名认证。本次活动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发掘和表彰室内设计领域表现卓越的杰出青年设计师,为推动中国设计中坚力量,中国设计新影响力而努力。
相关知识
“2022卓越设计青年”袁佛文专访
“2022卓越设计青年”袁林钰专访
2022卓越设计青年| 专访朱海珍
2022 卓越设计青年|专访黄蕾
2022 卓越设计青年|专访王小峰
“2022卓越设计青年”柳奕专访
2022 卓越设计青年|专访沈非
2022 卓越设计青年|专访张烨
2022卓越设计青年| 专访张东东
2022 卓越设计青年|专访李星